• 2015年中國宣布「中國製造2025」方案。目標是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到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2049年,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 中國渴望產業升級。中國是世界工業產品的主要生產國,由於生產成本迅速上升,中國製造業的低價優勢流失,想要產業升級卻面臨基礎工藝落後、關鍵設備和技術掌握在外國手中等問題。隨著經濟實力增強,中國逐漸有能力透過企業海外併購、合資規範等取得關鍵技術。加上近年各國製造業都有新的發展動向,中國從德國工業4.0獲得靈感啟發,提出此戰略以應對全球產業變革。
• 方案包含,5大工程10大重點領域等項目。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的兩化融合發展,推動智慧製造等5大工程,以及10大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 已開發國家不滿中國急速發展。「中國製造2025」為國內和國外市場的佔有率訂出精確目標。歐美國家指責,中國利用其市場經濟開放,通過併購歐美企業來獲得先進技術。自2015年以來,中國國有企業和部份國有資本支援的私營企業,對歐洲智能製造供應商的投資迅速增長。在高鐵發展上,西門子(Siemens)等西方跨國公司依照許可證協議交出了技術,結果卻發現中方合作夥伴轉身就成為他們在海外市場的競爭者。「
• 美國301調查與「中國製造2025」關係。美國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高新技術產業上被中國反超。根據美國的301調查報告,在高端技術製造業方面,美國在全球市占率為29%,中國緊隨其後占27%。中國藉各種不公平方式,針對美國特定戰略性產業收購與投資,目的是利用美國的先進技術強大解放軍軍力,這關乎美國國家安全。中國企業得到政府支援,有違「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