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地震一週年
地震一週年,已經確認的死亡人數約為1.6萬人,失蹤者約3.5萬人,預估經濟損失達12-17萬億日元。現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承諾重建新日本,各地於3月11日舉行追悼儀式、防災演習等,以紀念那場空前災難。大阪府一所寺廟舉行佛教法會,點燃大約1.6萬枝蠟燭並刻上每名遇難者的姓名。日本能否實現災後重建,是日本國內關心的頭等話題,國際社會也正拭目以待。
核輻射污染物
日本東北部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後,已經滿一周年。由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災,產生大量核輻射的瓦礫堆共達2253萬公噸,但已掩埋或回收等著做最終處理的僅占5%。廢棄物在「第一階段臨時處理場」的空間輻射劑量是每小時0.5微希,但是如果焚化成灰,灰燼中所含輻射劑量將大為升高。
日本環境省的報告稱,之所以垃圾處理難以獲得很大進展,主要原因是災區沒有平地可以建設燃燒爐。同時,周邊有些城市擔心垃圾中有核輻射物,因此不願意接納來自災區的垃圾處理。
日本能對核能說不嗎?
資源匱乏又心懷大國夢想的日本一直把“核能立國”作為基本國策。2010年,日本政府發布的《能源基本計劃》修正案草案,宣稱未來20年日本將新建14座核電機組,2020年將機組利用率從目前的60%提高到85%,並力爭把能源自給率從38%提升到70%。福島核危機,徹底打亂了整個日本的能源戰略部署。
福島核電站因受地震損害發生事故後,日本關閉了大部分核反應爐,全日本54座核反應堆中,除了兩座外,其餘皆停止運作,等待進行壓力測試。前日本首相菅直人揚言“要建立一個沒有核電站的日本”,他在其任期內,促成國會通過了《再生能源法案》。該法案包括一系列的電價補貼機制,規定電力公司有義務購買個人和企業利用太陽能等發電產生的電力。野田上任後對于核電的態度頗為實際,他說“我們必須看到嚴酷的現實,至少未來40年內還是應該合理利用既有核電站。”
日本民間強烈質疑核電安全,反核團體稱,已經收集了五百萬人的簽名,向日本政府請願,呼吁永久性關閉日本所有的核能發電廠。日本政府亦聲言會大力推動綠色能源,但目前綠色能源僅佔日本供電1%,發展需時,可為遠水難救近火。
災後經濟
2012年3月,日本公共債務將增至12萬億美元,超過其GDP的2.3倍。這是發達國家歷史上財政狀況最惡化的國家。地震、海嘯,核電站事故、電力供應短缺、日元升值、日本食品安全問題等打擊接踵而至,不禁嚴重影響了日本國內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讓原本就增長動力疲弱的日本經濟再次遭受重創。在核能供應大減下,日本能源入口暴增,2012年日本的錄31年來首次全年貿易赤字。
復興之路困難重重,首先,日本經濟已處於“成熟期”,出生率低造成的少子化,加上人口老齡化,在這樣的雙重困境下,讓日本經濟的死結難解。核電站停運造成電力供應緊張,核電走向仍不明朗,約30%的日本大企業考慮到海外成立或擴大海外生產基地,加速日本產業的空洞化。
其次,日本製造業恢復遇到來自於興製造大國以及德國老牌製造大國的競爭,中國、印度和韓國的崛起已形成了全球製造業新版圖。
其三,全球產業和經濟格局的改變。全球正處於脆弱的危機修復期,總需求低迷,同樣飽受高債務、高失業率困擾的美國、歐洲經濟體很難拿出資金來支持日本。
資料來源:
1.《日本各地11日將紀念311大地震一週年》,新京報,2012年3月11日。
2.《日本艱難的重建之路》,大紀元,2012年3月11日。
3.《日二千萬噸輻射廢物待處理》,明報,2012年3月5日。
4.《日本地震周年:二度核傷害讓日本“核”去何從?》,新華網,2012年3月10日。
5.《債務危機主導震後日本政經走向》,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3月14日。
6. 《災後日本複舊容易復興難》,香港財經,2012年3月10日。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日本應否全面放棄使用核能?